9728太阳集团首页科研
在研項目
單位:萬元
序号 |
項目名稱 |
項目來源 |
項目級别 |
項目編号 |
起止時間 |
項目合同經費 |
到位經費 |
項目 負責人 |
1 |
桂西碳酸鹽岩區水晶礦的成因特征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國家級 |
41962004 |
2020.1-2023.12 |
42 |
42 |
阮青鋒 |
2 |
峨眉山玄武岩晶洞中葡萄石晶體聚集體的成因及其對熱液結晶過程的指示意義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國家級 |
41362004 |
2014.1-2017.12 |
47 |
47 |
阮青鋒 |
3 |
晶體結構與生長條件對銅氧化物納米枝狀形貌形成與演化的協同作用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國家級 |
21663007 |
2017.1-2020.12 |
42 |
42 |
邱志惠 |
4 |
川南峨眉山玄武岩中罕見的含瀝青原生綠泥石與瀝青杏仁體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國家級 |
41562003 |
2016.1-2019.12 |
44 |
44 |
張良钜 |
5 |
磷灰石原位微區元素、Sr-O同位素對卡林型金礦成礦流體來源和成礦過程的制約:以貴州泥堡金礦為例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國家級 |
41963004 |
2020.1-2023.12 |
41 |
41 |
韋東田 |
6 |
超微尺度下花崗岩風化殼稀土納米微粒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
國家級 |
42003066 |
2021.1-2023.12 |
24 |
24 |
易澤邦 |
7 |
與基性岩有關的透閃石質玉成礦物質來源研究-以廣西河池大化玉為例 |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 |
省部級 |
2019JJA150019 |
2020.1-2022.12 |
10 |
10 |
于海燕 |
8 |
高鎂閃長岩源區和揮發分差異及其對銅金成礦的影響——以長江中下遊成礦帶為例 |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 |
省部級 |
2017JJA150428y |
2018.7-2021.7 |
12 |
12 |
陳長健 |
9 |
揚子克拉通大金剛石中氮元素微區原位研究及其對岩石圈地幔賦存環境的指示 |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 |
省部級 |
2015GXNSFBA139197 |
2015.1-2018.12 |
5 |
5 |
孫媛 |
10 |
桂林龍勝雞血玉特征及礦床成因研究 |
廣西自然科學基金 |
省部級 |
2014GXNSFAA118307 |
2014.6-2017.5 |
5 |
5 |
廖寶麗 |
11 |
桂西北明山金礦載金礦物及相關蝕變礦物的礦物學和地球化學研究 |
廣西科技廳 |
省部級 |
桂科AD19110050 |
2019.6-2022.5 |
12 |
12 |
韋東田 |
12 |
從複雜介質提取、富集金屬納米微粒的方法研究 |
廣西科技廳 |
省部級 |
2019AC20007 |
2020.1-2022.12 |
20 |
20 |
易澤邦 |
13 |
桂北龍勝地區新元古代鎂鐵-超鎂鐵質岩成因及其對構造演化的制約 |
廣西科技廳 |
省部級 |
2018AD19147 |
2019.6-2022.6 |
12 |
12 |
沙鑫 |
14 |
粘土礦物對卡林型金礦成礦流體來源的約束—以桂西北八渡金礦為例 |
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 |
市廳級 |
桂科隐19-185-17-08 |
2020.1-2021.12 |
5 |
5 |
韋東田 |
15 |
桂林龍勝雞血玉的礦物學特征及其對質地的影響研究 |
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 |
市廳級 |
桂科隐15-140-27-09 |
2015.1-2016.12 |
5 |
5 |
廖寶麗 |
16 |
廣西涠洲島玄武岩成因:熔體包裹體約束 |
廣西隐伏金屬礦産勘查重點實驗室 |
市廳級 |
桂科隐20-065-17-07 |
2020.5-2022.4 |
5 |
2.5 |
洪路兵 |
17 |
喬木對廣西劉家嶺金礦的指示意義研究 |
自然資源部地球化學探測重點實驗室 |
市廳級 |
待定 |
2021.1-2021.12 |
4.5 |
0 |
勞昌玲 |
18 |
青海煙青玉及翠青玉的緻色機制及變色研究 |
9728太阳集团首页 |
市廳級 |
2018090701 |
2018.9-2021.9 |
10 |
10 |
于海燕 |
19 |
華北克拉通金伯利岩中金剛石的微結構及微成分研究 |
9728太阳集团首页 |
市廳級 |
GUTQDJJ2019016 |
2019.4-2021.4 |
13 |
13 |
易澤邦 |
20 |
滇黔桂“金三角”卡林型金礦成礦期伊利石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對金成礦的約束-以水銀洞金礦為例 |
9728太阳集团首页 |
市廳級 |
GLUTQD2017091 |
2018.9-2020.9 |
15 |
15 |
韋東田 |
21 |
廣西涠洲島新生代玄武岩的源區岩性研究 |
9728太阳集团首页 |
市廳級 |
GUTQDJJ2020015 |
2020.6-2023.6 |
15 |
15 |
洪路兵 |
22 |
阿拉善地塊西緣合黎山-龍首山構造帶的屬性及大地構造意義 |
9728太阳集团首页 |
市廳級 |
GUTQDJJ 2020098 |
2021.1-2023.12 |
10 |
10 |
劉靖娜 |
科研成果
(一)校級科研機構發表的論文、專著等
序号 |
論文(著作)名稱 |
發表時間 |
發表刊物或會議名稱及性質 |
主要完成者(前三名) |
論文類别 |
1 |
Recycled carbonate-induced oxidization of the convective mantle beneath Jiaodong, Eastern China |
2020.8 |
Lithos |
洪路兵,徐義剛,張樂 |
SCI |
2 |
Oxidized Late Mesozoic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 beneath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Craton: A clue to understanding cratonic destruction |
2020.5 |
Gondwana Research |
洪路兵,徐義剛,張樂 |
SCI |
3 |
Multistage pyrites in the Nibao disseminated gold deposit,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Au from textures, in situ trace elements, and sulfur isotope analyses |
2020.6 |
Ore Geology Reviews |
韋東田,夏勇,Daniel D. Gregory |
SCI |
4 |
Tennantite–Tetrahedrite-Series Minerals and Related Pyrite in the Nibao Carlin-Type Gold Deposit, Guizhou, SW China |
2020.11 |
Minerals |
韋東田,夏勇,Jeffrey A. Steadman |
SCI |
5 |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Alxa Block and its affinity: Evidence from the U-Pb geochronology and Lu-Hf isotopes of detrital zircons from the Longshoushan Belt |
2020.10 |
Precambrian Research |
劉靜娜,Changqing Yin,Jian Zhang |
SCI |
6 |
Bacillus cereus, a geobiological marker for gold prospecting isolated from soil from the Jiaodong Gold Mine |
2020.10 |
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 |
勞昌玲,沈亞婷,朱帥 |
SCI |
7 |
Characterization of metal-bearing particles in groundwater from the Weilasituo Zn-Cu-Ag deposit, Inner Mongolia, China: Implications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
2020.10 |
Ore Geology Reviews |
易澤邦, Jianjin Cao,Tao Jiang |
SCI |
8 |
How to distinguish natural versus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insights from the analysis of TiO2 and CeO2 in soils |
2020.3 |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 |
易澤邦,Frédéric Loosli,Jingjing Wang |
SCI |
9 |
Matrix correction with Compton to Rayleigh ratio in a plant–soil–rock interface analysis using a laboratory micro-XRF |
2019.5 |
X-Ray Spectrometry |
Yating Shen, Liqiang Luo, Yufang Song |
SCI |
10 |
The Timing of the Paleo-Asian Oceanic Closure: Geochemical Constraints from the Jigede Gabbro in the Alxa Block |
2019.4 |
Petrology |
Zheng Liu; Xin Zhang; Shu-Cheng Tan |
SCI |
11 |
Improved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natural nanomaterials in soils to facilitate their characterization using a multimethod approach |
2019.3 |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
Frédéric Loosli, 易澤邦,Jingjing Wang |
SCI |
12 |
Toward a better extraction of titanium dioxide engineered nanomaterials from complex environmental matrices |
2018.3 |
NanoImpact |
Frédéric Loosli, 易澤邦,Debora Berti |
SCI |
13 |
Late Paleozoic-Early Mes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Paleo-Asian Ocean: geochron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evidence from granitoids i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Alxa, Western China |
2017.3 |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
沙鑫,王金榮,陳萬峰 |
SCI |
14 |
Color–inducing elements and mechanisms in nephrites from Golmud,Qinghai, NW China: Insights from spectroscopic and compositional analyses |
2016.10 |
Mineralogical and Petrological Sciences |
于海燕,王汝成,郭繼春 |
SCI |
15 |
Study of the minerogenetic mechanism and origin of Qinghai nephritefrom Golmud, Qinghai,Northwest China |
2016.8 |
Science in China D: Earth Sciences |
于海燕,王汝成,郭繼春 |
SCI |
16 |
Important role of magma mixing in generating the Mesozoic monzodioritic–granodioritic intrusions related to Cu mineralization, Tongling, East China: Evidence from petrological and in situ Sr-Hf isotopic data |
2016.3 |
Lithos |
陳長健, Chen B,Li Z |
SCI |
17 |
Simultaneous In Situ Determination of Pb Isotope Ratios and Trace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Melt Inclusions by LASS-ICP-MS |
2021.1 |
Geochemistry Geophysics Geosystems |
張樂,錢生平,李楠 |
SCI |
18 |
Genetic relations between enclaves and their host granitoids from Doumer Island, northern Antarctic Peninsula: evidence from mineral chemistry, Sr-Nd and Li isotopes |
2021.5 |
Lithos |
陳長健,Zhang S H,Zhao Y |
SCI |
19 |
Olivine chemistry of the Quaternary Datong basalts of the Trans-North China Orogen: insights into mantle source lithology and redox – hydration state |
2021.3 |
Geological Society |
洪路兵,張銀慧,張樂 |
SCI |
20 |
北祁連西段雙龍鎂鐵質-超鎂鐵質岩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 |
2018.2 |
岩石學報 |
劉懿馨,沙鑫,馬蓁 |
SCI |
21 |
甯蕪地區中生代富鉀和富鈉火山岩的源區特征:岩石學和地球化學證據[J]. 岩石學報, 2017 |
2017.6 |
岩石學報 |
陳長健,陳斌,王志強 |
SCI |
22 |
黔西南泥堡金礦圍岩與礦石的對比及其成礦機制 |
2016.11 |
岩石學報 |
韋東田,夏勇,譚親平 |
SCI |
23 |
X射線光譜技術在生物與生态環境中的應用進展 |
2021.3 |
光譜學與光譜分析 |
柳檢,勞昌玲,袁靜 |
SCI |
24 |
甘肅省南祁連化石溝地區發現中二疊世埃達克質岩:大地構造及成礦意義 |
2017.3 |
大地構造與成礦 |
賈志磊,陳萬峰,沙鑫 |
EI |
25 |
内蒙赤峰魚眼石礦物學特征及其水的賦存狀态研究 |
2021.3 |
礦物岩石 |
虞祥,邱志惠,阮青鋒 |
中文核心 |
26 |
廣西岑溪矽線石玉的發現與研究 |
2021.5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張榕,邱志惠,阮青鋒 |
中文核心 |
27 |
HPHT合成寶石級金剛石觸媒對品質的影響——以國内三家公司近年合成金剛石為例 |
2021.5 |
中山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馬瑛,莊郁晴,丘志力 |
中文核心 |
28 |
DMF體系中Cu2O球晶的制備及形貌分析 |
2021.1 |
人工晶體學報 |
饒盛源,邱志惠,徐金燕 |
中文核心 |
29 |
石英質玉——秦紫玉的礦物學特征及顔色成因 |
2020.3 |
礦物岩石 |
李啟秀,邱志惠,阮青鋒 |
中文核心 |
30 |
超深金剛石包裹體:對深部地幔物理化學環境的指示 |
2020.5 |
地球科學進展 |
鄭昕雨,丘志力,鄧小芹 |
中文核心 |
31 |
微納米氧化銅球粒晶的制備及其光催化性能 |
2020.8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邱志惠,桂鑫,阮青鋒 |
中文核心 |
32 |
川南普格玄武岩中瀝青質杏仁體的礦物學與成因 |
2020.12 |
高校地質學報 |
張良钜,阮青鋒,楊育富 |
中文核心 |
33 |
南極格羅夫山隕石收集、研究進展和富集機制 |
2020.12 |
極地研究 |
陳宏毅,缪秉魁,夏志鵬 |
中文核心 |
34 |
南極GRV 090196普通球粒隕石熔殼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2020.6 |
極地研究 |
孫雲龍,缪秉魁,黃麗霖 |
中文核心 |
35 |
内蒙古林東普通球粒隕石的角礫特征 |
2020.5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歐榮林,缪秉魁,黃麗霖 |
中文核心 |
36 |
9塊西北非HED族隕石的岩石礦物學特征及亞型劃分 |
2020.12 |
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 |
黃麗霖,缪秉魁,陳宏毅 |
中文核心 |
37 |
GRV 13100頑火輝石球粒隕石中金屬硫化物特征與成因 |
2020.3 |
礦物學報 |
謝蘭芳,陳宏毅,缪秉魁 |
中文核心 |
38 |
應用元素分析-電子順磁共振能譜研究不同顔色青海軟玉緻色元素 |
2019.5 |
岩礦測試 |
于海燕,阮青鋒,沙鑫 |
中文核心 |
39 |
川南普格玄武岩中的瀝青成因及其意義 |
2019.11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張良钜,楊育富,阮青鋒 |
中文核心 |
40 |
世界主要産地碧玉的地球化學特征、成礦來源及成礦過程 |
2019.5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于海燕, 楊曉文 |
中文核心 |
41 |
微生物與重金屬相互作用過程與機制研究進展 |
2019.8 |
環境科學研究 |
勞昌玲,羅立強,沈亞婷 |
中文核心 |
42 |
青海不同礦區軟玉地球化學特征及Ar-Ar定年研究 |
2018.7 |
岩石礦物學雜志 |
于海燕,阮青鋒,廖寶麗 |
中文核心 |
43 |
不同顔色青海軟玉微觀形貌和礦物組成特征 |
2018.11 |
岩礦測試 |
于海燕,阮青鋒,孫媛 |
中文核心 |
44 |
一種異極礦仿制品——鈉矽灰石微晶玻璃的研究 |
2018.11 |
人工晶體學報 |
劉俊伯,阮青鋒,李夏雲 |
中文核心 |
45 |
磷氯鉛礦的水熱法合成工藝及特征研究 |
2018.4 |
人工晶體學報 |
童靜芳,阮青鋒,任孟德 |
中文核心 |
46 |
“水沫玉”的特征及鑒别 |
2018.5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白芳芳,阮青鋒,馮黎偉 |
中文核心 |
47 |
北祁連西段卡瓦鐵礦床與鏡鐵山鐵礦床對比研究 |
2018.3 |
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陳世強,沙鑫,胡小春 |
中文核心 |
48 |
野外現場地質實驗分析技術及應用 |
2018.3 |
分析儀器 |
馬靜豔,唐力君,勞昌玲 |
中文核心 |
49 |
北祁連西段熬油溝組玄武岩地球化學特征及構造意義 |
2018.6 |
地球科學進展 |
劉懿馨,侯克選,沙鑫 |
中文核心 |
50 |
3塊鈣長輝長無球粒隕石中輝石的熱變質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
2018.11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陳宏毅,周劍凱,謝蘭芳 |
中文核心 |
51 |
極地微隕石的收集、研究與設想 |
2018.9 |
極地研究 |
夏志鵬,缪秉魁,張川統 |
中文核心 |
52 |
地外樣品的鈣同位素組成及其在天體化學領域中的應用 |
2018.5 |
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 |
薛永麗,劉芳,夏志鵬 |
中文核心 |
53 |
南極隕石GRV090228的岩石礦物學及沖擊變質特征 |
2018.5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朱佳玲,缪秉魁,高楊 |
中文核心 |
54 |
月球隕石稀有氣體和宇宙暴露年齡研究進展與展望 |
2018.4 |
礦物岩石地球化學通報 |
張川統,賀懷宇,缪秉魁 |
中文核心 |
55 |
水熱法合成Ga/Sc共摻氧化鋅晶體 |
2018.2 |
人工晶體學報 |
柳成蔭,盧福華,王金亮 |
中文核心 |
56 |
廣東龍川水晶晶體的形貌特征 |
2018.3 |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李繼紅,林勁暢,張良钜 |
中文核心 |
57 |
磷酸鐵锂單晶水熱法生長及其表征 |
2018.2 |
人工晶體學報 |
張夢雪,任孟德,王金亮 |
中文核心 |
58 |
川南滇北玄武岩晶洞中葡萄石的礦物學特征及顔色成因 |
2017.11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阮青鋒,邱志惠,宋林 |
中文核心 |
59 |
川南普格暗色團塊玄武岩中的瀝青與自然銅特征及其成因 |
2017.11 |
岩石礦物學雜志 |
張良钜,李鵬飛,阮青鋒 |
中文核心 |
60 |
酒石酸還原Cu(Ⅱ)制備多種形貌Cu2O晶體及形成機理 |
2016.4 |
功能材料 |
阮青鋒,邱志惠,黃麗萍 |
中文核心 |
61 |
納米比亞kaokoveld透視石的礦物學特征 |
2016.5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阮青鋒,宋林,楊楊 |
中文核心 |
62 |
昭通巧家玄武岩中燈籠狀葡萄石聚集體的形貌特征及成因 |
2016.6 |
礦物岩石 |
阮青鋒,俞鑫源,邱志惠 |
中文核心 |
63 |
圓形明亮琢型鑽石切磨比例的探讨 |
2016.8 |
9728太阳集团首页學報 |
俞鑫源,阮青鋒,俞淵銘 |
中文核心 |
64 |
礦化劑和溫度對水熱法合成碳酸锶晶體形态的影響 |
2016.12 |
人工晶體學報 |
邱志惠,阮青鋒,周佳薇 |
中文核心 |
65 |
桂林雞血玉的緻色機理研究 |
2016.12 |
礦物岩石 |
白芳芳,阮青鋒,魏敬國 |
中文核心 |
66 |
桂林雞血玉地球化學特征與成因 |
2020.10 |
現代礦業 |
雷蓉,阮青鋒,沙鑫 |
其他 |
67 |
三個不同産地橄榄石的對比研究 |
2020.10 |
超硬材料工程 |
李謙穎,徐欽齡,魏敬國 |
其他 |
68 |
HPHT新合成Ⅱa型鑽石包裹體與雜質特征及其對鑒定的指示 |
2020.12 |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中英文) |
馬瑛,丘志力,莊郁晴 |
其他 |
69 |
編結藝術在珠寶首飾中的應用 |
2019.12 |
中國寶玉石 |
張铎 |
其他 |
70 |
飄藍花翡翠及其在玉石文化中的表現 |
2019.12 |
中國寶玉石 |
張宇航 |
其他 |
71 |
中國軟玉首飾的時代特征及演化動因研究 |
2019.9 |
文物鑒定與鑒賞 |
鄧晴晴, 于海燕, 王雨娴 |
其他 |
72 |
湖南香花嶺綠色螢石稀土元素特征 |
2019.6 |
現代礦業 |
楊育富,于海燕,張良钜 |
其他 |
73 |
新疆阿爾金山蘇吾什傑岩體(群)中花崗岩年代學特征 |
2019.6 |
西部資源 |
李夏雲,李弦 |
其他 |
74 |
中國古代耳飾分類及發展曆程研究 |
2019.5 |
文物鑒定與鑒賞 |
于海燕, 王雨娴, 雷威 |
其他 |
75 |
中國軟玉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學特征及影響因素研究 |
2019.4 |
現代礦業 |
于海燕, 賈宗勇, 雷威 |
其他 |
76 |
黑翡翠的玉石文化表現 |
2019.4 |
中國寶玉石 |
郭豐輝,陳宇涵 |
其他 |
77 |
翡翠直播——珠寶線上銷售的新節點 四會翡翠直播市場調查 |
2019.2 |
中國寶玉石 |
王珏 |
其他 |
78 |
一種仿紫色玉石的特征分析 |
2018.10 |
中國寶玉石 |
陳宇涵,郭豐輝 |
其他 |
79 |
皖南廖家地區金礦地質特征及控礦因素初探 |
2018.6 |
有色金屬 |
黃結儀,賴勝,胡永生 |
其他 |
80 |
南極格羅夫山H群和L群普通球粒隕石對比研究 |
2018.6 |
礦産與地質 |
薛永麗,缪秉魁,孫雲龍 |
其他 |
81 |
緬甸翡翠賭石開窗的雷區——“流氓窗” |
2018.4 |
中國寶玉石 |
劉川子 |
其他 |
82 |
水熱條件下以木糖為還原劑可控合成Cu2O晶體 |
2018.3 |
現代礦業 |
焦璨,邱志惠,阮青鋒 |
其他 |
83 |
結合廣西旅遊和民族特色,桂林雞血玉産品的創意性開發 |
2018.3 |
藝術品鑒 |
廖寶麗 |
其他 |
84 |
雲南菱鋅礦的礦物學特征及市場前景 |
2017.11 |
世界有色地質 |
廖寶麗 |
其他 |
85 |
水熱法生長钼酸鋅晶體及譜學特征研究 |
2017.6 |
超硬材料工程 |
溫家慧,任孟德,雷威 |
其他 |
86 |
廣西大化“水草花”軟玉的寶石學特征 |
2017.5 |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
陳慕雨,蘭延,陳志強 |
其他 |
87 |
GC-MS和FTIR在琥珀和柯巴樹脂鑒定中的應用 |
2017.5 |
寶石和寶石學雜志 |
李瑾珺,蘭延,胡楚雁 |
其他 |
88 |
青金石仿制品及優化處理的鑒别特征 |
2017.2 |
超硬材料工程 |
朱世超,鄧凡 |
其他 |
89 |
半面妝 |
2020.4 |
藝術品鑒 |
張藝 |
其他 |
90 |
結構臉譜 |
2019.11 |
大觀 |
張藝 |
其他 |
91 |
摩登時代 |
2019.12 |
唐山文學 |
江婷,張藝,張新鴻 |
其他 |
92 |
從觀展的角度淺談廣州美院畢業展 |
2020.12 |
明日風尚 |
王雨娴 |
其他 |
93 |
中國工藝美術史課程的教學反思與探索 |
2020.7 |
大觀 |
王雨娴 |
其他 |
94 |
電子商務在廣東四會翡翠市場的發展 |
2020.6 |
風景名勝 |
夏希悅 |
其他 |
95 |
珠寶玉石及貴金屬鑒定證書信息管理系統的構建研究 |
2021.4 |
錦繡 |
夏希悅 |
其他 |
96 |
福州脫胎漆器,為何至今熠熠生輝? |
2020.5 |
藝術市場 |
仰睿 |
其他 |
97 |
變色材料在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
2017.4 |
中國文藝家 |
仰睿 |
其他 |
98 |
淺談當代藝術首飾與人體的關系 |
2017.1 |
藝術品鑒 |
仰睿 |
其他 |
99 |
日本木紋金首飾設計探索 |
2016.10 |
文藝生活•文藝理論 |
仰睿 |
其他 |
100 |
壽蟬造型的雕刻藝術 |
2018.4 |
超硬材料工程 |
梁潔,張良钜,曾偉來 |
|
101 |
“石林彩玉”的識别與鑒定 |
2017.10 |
山東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
李繼紅,林勁暢,董鹍 |
其他 |
102 |
Sedimentary source for the Nibao sediment-hosted golddeposit in southwestern Guizhou Province, China |
2017.9 |
SEG 2017 Conference, Ore Deposits of Asia: China and Beyond/國際會議 |
韋東田 |
其他 |
103 |
内蒙黃崗梁錫鐵多金屬礦床水晶中的包裹體研究及其地質意義 |
2020.12 |
第二十屆全國包裹體地質及流體學術研讨會/全國性會議 |
阮青鋒,劉俊伯,邱志惠 |
其他 |
104 |
川南峨眉山杏仁狀玄武岩中的瀝青質杏仁體特征與研究 |
2020.12 |
第二十屆全國包裹體地質及流體學術研讨會/全國性會議 |
張良钜,李東升,曾偉來 |
其他 |
105 |
地幔氧化機制與克拉通穩定性 |
2020.6 |
“俯沖帶氧逸度”學術研讨會/全國性會議 |
洪路兵 |
其他 |
106 |
煙青玉的緻色元素與緻色機制研究 |
2016.10 |
2016年全國礦物科學與工程學術研讨會/全國性會議 |
于海燕,雷威,廖寶麗 |
其他 |
107 |
地質學背景下的玉學教育 |
2020.11 |
中國玉學理論構建學術研讨會/全國性會議 |
孫媛 |
其他 |
108 |
紅珊瑚的特征與成因研究進展 |
2018.3 |
第十五屆全國古地理學及沉積學學術會議/全國性會議 |
王丹,韋龍明,劉紅玲 |
其他 |
109 |
R型與P型蛇紋石質玉的材料學特征及古玉器判别案例分析 |
2020.4 |
五帝時代與中華文明學術研讨會/全國性會議 |
楊炯,丘志力,張躍峰 |
其他 |
110 |
膠東金礦區土壤中蠟樣芽胞杆菌與金的相互作用機制探究 |
2019.4 |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全國性會議 |
勞昌玲,沈亞婷,羅立強 |
其他 |
111 |
川南普格峨眉山玄武岩杏仁體中的綠泥石特征與研究 |
2019.4 |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7屆學術年會/全國性會議 |
張良钜,楊育富 |
其他 |
112 |
川南普格杏仁狀玄武岩中瀝青與系列銅礦物的地質産出與研究 |
2017.4 |
中國礦物岩石地球化學學會第16屆學術年會/全國性會議 |
張良钜,李鵬飛,梁潔 |
其他 |
113 |
現代地質分析技術研究與應用 |
2017 |
化學工業出版社 |
唐力君,勞昌玲 |
其他 |
114 |
大型分析儀器在珠寶檢測中的應用 |
2020.6 |
地質出版社 |
于海燕 |
其他 |
備注:
1.性質指國際會議、全國性會議、國際刊物(含港澳台地區)、國内正式期刊;
2.前三名主要作者是指在該論著中的排列順序(包括非本科研機構人員),著作含編著、譯著及統編教材。
3.論文類别:SCI、EI、SSCI、CSSCI、中文核心、其他。
校級科研機構專利申請與授權情況一覽表
序号 |
專利名稱 |
申請時間 |
授權時間 |
申請号/專利号 |
專利類型 |
授權單位 |
專利授權人 |
1 |
一種記憶刻面寶石研磨角度的裝置 |
2015.8 |
2016.3 |
201520894702.9 |
實用新型 |
中國知識産權局 |
阮青鋒 |
2 |
一種記憶刻面寶石研磨角度的裝置與方法 |
2015.8 |
201510762096.X |
發明專利 |
中國知識産權局 |
阮青鋒 |
|
3 |
一種煙青玉顔色變淺的改色方法 |
2016.1 |
2017.5 |
CN201710334195.7 |
發明專利 |
中國知識産權局 |
于海燕 |
4 |
一種青白玉顔色變淺的改色方法 |
2016.1 |
2017.5 |
CN201710334203.8 |
發明專利 |
中國知識産權局 |
于海燕 |
5 |
首飾單元體及組合首飾 |
2018.10 |
2019.10 |
ZL201821711619.9 |
實用新型 |
國家知識産權局 |
李春來 |
科研機構人員名單
序号 |
姓名 |
性别 |
專業技術職務/職稱 |
最高學位 |
所學專業 |
研究方向 |
人員類别(流動/固定) |
人才層次 |
所屬學院 |
1 |
阮青鋒 |
男 |
教授 |
博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礦物學,寶石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 |
李東升 |
男 |
講師 |
碩士 |
礦産普查勘探 |
寶石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3 |
廖寶麗 |
女 |
副教授 |
博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寶石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4 |
蔡勁宏 |
女 |
副教授 |
博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寶石合成與改善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5 |
雷威 |
男 |
副教授 |
學士 |
地質學 |
寶石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6 |
缪秉魁 |
男 |
教授 |
博士 |
天體化學 |
天體化學,地球化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7 |
曾偉來 |
男 |
講師 |
碩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寶石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8 |
甯廣蓉 |
女 |
講師 |
碩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寶石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9 |
洪路兵 |
男 |
副研究員 |
博士 |
礦物學、岩石學 |
岩石成因和岩石圈演化,寶石礦物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10 |
沙鑫 |
男 |
講師 |
博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岩石學,礦物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11 |
孫媛 |
女 |
講師 |
博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寶石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12 |
于海燕 |
女 |
講師 |
博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寶石礦物,軟玉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13 |
陳長健 |
女 |
講師 |
博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斑岩銅金礦、偉晶岩 |
|||
14 |
韋東田 |
男 |
講師 |
博士 |
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 |
成礦機理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15 |
易澤邦 |
男 |
講師 |
博士 |
地球化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16 |
劉靜娜 |
女 |
助理研究員 |
博士 |
構造地質學 |
前寒武地質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17 |
勞昌玲 |
女 |
講師 |
博士 |
地球化學 |
生物地球化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18 |
楊祥 |
男 |
講師 |
碩士 |
設計藝術學 |
珠寶首飾設計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19 |
張藝 |
男 |
助教 |
碩士 |
工業設計工程 |
首飾設計、3D技術在珠寶首飾設計中的應用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0 |
李春來 |
男 |
助教 |
碩士 |
首飾設計 |
首飾設計,首飾制作工藝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1 |
王雨娴 |
女 |
助教 |
碩士 |
美術學 |
空間藝術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2 |
李曉君 |
女 |
講師 |
碩士 |
藝術設計 |
珠寶首飾設計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3 |
武佳 |
女 |
助教 |
碩士 |
藝術設計 |
珠寶首飾設計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4 |
仰睿 |
女 |
助教 |
碩士 |
藝術學理論 |
首飾設計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5 |
楊育富 |
男 |
實驗師 |
碩士 |
地質學 |
寶石礦物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6 |
夏希悅 |
女 |
講師 |
碩士 |
地質工程 |
寶石學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7 |
李軍朝 |
男 |
講師 |
碩士 |
構造地質學 |
珠寶鑒定,貴金屬檢測 |
固定 |
地學院/9728太阳集团首页 |
|
28 |
丘志力 |
男 |
教授 |
博士 |
地質學 |
地質學,寶石學 |
流動 |
地學院/中山大學 |